把握大众化的着力点
态度亲和大众。疏远大众的理论,必然被大众所疏远;贴近大众的理论,才能为大众所接受。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首先应做到态度亲和大众。一是提升理论对大众的亲和力。这就要求理论工作者饱含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大众化就是我们的思想感情要“和工农兵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只有对人民群众怀有真情,才能深入了解人民群众想什么、盼什么,拥护什么、反对什么,找准理论大众化的着力点,做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二是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平等交流。马克思有一句名言:“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当今社会,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越来越高,接受的信息越来越广,自主意识越来越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普及工作应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论自觉有机结合起来,更多地采取与人民群众平等讨论的方式,讲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耐心细致、潜移默化。三是追求文风上的平易近人。文风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对人民群众的态度。好的文风能够体现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坏的文风则只能说明对人民群众不尊重。广大理论工作者应注重在写作和宣讲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群众语言和群众身边的事例,这样才能引起人民群众的共鸣。
形式适合大众。当今时代,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更趋多元多样,这对理论武装和理论宣传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要求理论内容好,而且要求形式丰富多彩。源自人民群众的理论,如果总是高高在上、孤芳自赏,总是采用艰深晦涩的表达形式,最终会被人民群众所抛弃。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采取适合大众的形式,走通俗化、具体化、民族化的道路。一是通俗化。这是大众化的重要前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来自实践、扎根群众、贴近现实的科学理论,本质上更容易通俗化。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马克思主义并不玄奥。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 。邓小平同志的一些著名论断,如“摸着石头过河”、“发展才是硬道理”等,浅显直白却寓意深刻,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深刻影响。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在保持基本原理、基本观点正确的前提下,将其以简明扼要、通俗易记、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让大众看得明、听得懂、学得进。同时也要注意,通俗化不是简单化,更不是庸俗化。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既要避免那种对理论生吞活剥、片面理解的倾向,也要避免那种由于哗众取宠或者不负责任而导致的降低理论本身水平的倾向。二是具体化。这是大众化的基本要求。理论一具体,就容易变生动。所谓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应充分把握大众传媒分众化的趋势,具体分析受众的构成情况,提高针对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差异性明显增强,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领域的群众由于自身禀赋、所处环境、面临问题的不同,在接受理论时的心理特征和个人喜好也不同。因此,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能以“一刀切”的形式来对待所有受众,而应科学划分受众,认真研究其接受规律与心理特征,注意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因时制宜,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另一方面,应多用事例说话、多用数字说话、多用典型说话。把理论的宣传普及与不同社会群体关心的具体问题结合起来,与具体事例结合起来,寓理于事,寓教于乐,让人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三是民族化。这是大众化的最好载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从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中汲取营养,注重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质、思维模式、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结合起来,努力体现其中的中国气派、中国风格。
内容源自大众。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中的学问,而是对改革开放中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它从群众中来,将人民群众的经验和智慧凝炼、升华为指导人们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科学方法;再到群众中去,武装群众、指导实践。改革开放中许多新思想和新做法,都是人民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是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比如农村改革,邓小平同志就认为,“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也就是理论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来、又到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去的过程。在理论普及工作中,应着力说清楚理论来源的人民性,使人民群众更愿意、更容易接受理论。与此同时,应通过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一方面,紧跟时代潮流,密切关注实践变化,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深入实际,善于发现在改革发展实践中涌现的各种先进典型,及时掌握人民群众在实际工作中创造的新鲜经验,将其提炼和升华为理论成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另一方面,着眼于推动解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着眼于推动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现实矛盾,着眼于推动实际工作,把丰富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本质服务大众。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们党始终强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同样,马克思主义要赢得人民群众,最根本的也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当前,改革发展已进入关键阶段,各种矛盾和问题比较突出,人民群众存在一些理论和实践上的困惑与疑虑。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积极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重点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富有针对性、实事求是、有说服力的回答,把理论的大众化与实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有机统一起来,让人民群众在自身需要和利益不断得到满足中真切地感受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威力。(执笔:陶文昭)
- 2010-06-21文化部首发网吧市场年度报告
- 2010-06-21经济学家呼吁:给予民企公平发展空间
- 2010-06-21今年要加强流动性管理
- 2010-06-21央行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 2010-06-21回良玉强调:科学依法统筹推进灾后重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