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道德具有强大生命力影响力
www.jjjtsb.com?2012-08-13 16:09? 王 研?来源:辽宁日报 我来说两句
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河北丰宁信访干部马江:我从来不说这事儿我管不了,心里装着老百姓,再大的困难也不怕!在岗位上不干出点“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的成绩,咋能对得起自己呢?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流变,化育为中国人的基本人格精神,同时,也建构了以克己奉公、仁爱兼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修身自律、躬行实践为主体的道德体系,成就了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繁荣昌盛的精神支柱。 道德具有历史继承性,它的发展轨迹同时也是人们行为规范的传承过程。今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们不仅是当今中国社会的道德基石,也是完善个人道德素质、涵养社会道德氛围的重要助力。 尽管道德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各个阶级、各种类型的道德在本质上存在着差异,但是,不同时代的道德规范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更不可能凭空创造出来。道德的传承性决定了后一时代的道德往往是从前一时代的道德演变而来的。 列宁在《青年团的任务》中说:“应当明确地认识到,只有确切地了解人类全部发展过程所创造的文化,只有对这种文化加以改造,才能建设无产阶级的文化,没有这样的认识,我们就不能完成这项任务。 ”道德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继承和吸收传统道德的精髓,并因应时代发展不断对其进行丰富,必将对构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体系和先进道德体系起到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事实上,当今中国社会的道德发展从未离开中华优秀传统道德的浸润。沿着历史的脉络回溯,从先秦时期孟子所倡导的“生,我所欲也;义,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到唐代杜甫吟咏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再到清代林则徐的凛然一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如是“为国利民”的高尚道德情操一直被历代“仁人志士”所共仰,它不仅标示着个人的道德诉求,也彰显了整个社会所向往的精神境界。 再以当下的视角审视,坚持以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为上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克己奉公思想依然是中国社会普遍倡导的道德制高点。无论是“神九”飞天的宇航员、奥运拼搏的健儿,还是身为社会普通一分子的最美司机、最美战士、最美护士,他们都在以自己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延续并不断发展着“义以为上”、“先义后利”的中国传统价值观。 历史和当下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时空,然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却始终绵延不息,如同一条精神生命线,串联起一部独特的道德传承史。 中华民族对道德的理解有着较为恒定的共识,比如:倡导人与人之间的相和,重视对人的尊重和关心,墨子曰“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倡导人格塑造,鼓励发挥人的能动性,《易经》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倡导人文情怀和容纳万物的胸襟,孟子曰“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倡导修身自律、躬行实践,荀子认为“不知荣辱,则不能为人”。这些阐述与当今中国社会主义道德所倡导的 “和谐共处”、“自爱自强”、“助人为乐”、“知荣明耻”具有一脉相承的历史关联。显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元素和传统道德的基本因子依然具有与时代相结合的持久的生命力。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