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微公益”欠缺,政府不妨发力
www.fjnet.cn?2013-03-07 11:52? 郭杨阳?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比起少女吴玲身患重症而得不到救治,“微公益”已具雏形却无法最终落实更令人心痛。民间公益激发的互助热情汹涌澎湃,物化的捐款也有相当规模,爱心为何就走不完这“最后一公里”? 一些慈善组织不愿认领、管理捐款,这不难理解——网友捐款虽然达到了一定数量,但是,毕竟离所需款项还有不小的差距,慈善组织此时来接手,如能在后期顺利募足剩余资金还好,如若不然,势必陷入尴尬境地。再加上,网络的开放性不断增强,涉及资金募集的民间社会组织也越来越成为大家注视的对象,涉及大量资金,并且是有缺口的资金,民间慈善组织难免胆怯。 但是,事情并非就此无解。旨在弘扬爱心、治病救人的“微公益”活动,应该兼容并包,有勇对尴尬和直面质疑的勇气。实在不然,也该有政府部门的保驾护航。即使民政部门不能通过一些“特事特办”的救助渠道,对吴玲实现救助,也该及时地接管这些爱心捐款,并进一步推动这次爱心捐助活动。 事实上,完整的民间公益不仅包括一次救助活动的发起,更包括对募集资金的管理,只有将爱心完全送达需要者的手中,并在事后坦然地接受公众的监督,才算公益活动的圆满结束。当然,中途接手那些已经初具雏形的公益活动,也应该是公益的题中之义。但是,限于当前我国民间公益尚处于初创时期,组织者不一定有此程序理性,也不一定能下决心中途接手尚有“缺口”的公益活动。此时,就需要政府的力量适时介入。 初创时期的民间公益,需要有一个时间段来适应、完善,而在这个时期内,民间公益的欠缺,理应由政府相关部门补齐。毕竟,民间的公益、慈善组织,是对政府所主导的社会保障的有力补充,在民间力量的初创期,理应得到政府部门的保驾护航。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相关新闻
- [ 03-06]天下大治是最大公益产品
- [ 02-05]商业化可以,关键看“公益”了没有
- [ 01-23]公益需要热心,更需要沟通
- [ 01-11]“公益诉讼第一案”先别乐观
- [ 01-07]家长为“公益贪官”求情,红了谁的脸
- [ 12-28]对慈善组织的监督也是一种公益
- [ 12-13]打表收费的救护车莫忘公益属性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