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教育永远是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家长们各出奇招,想尽办法。最近在妈妈网上,有个叫“甜妈”的网友很火,熟悉她的人都喊她“疯妈”:孩子写作文《桃花》,不知道桃花长啥样,什么味道,“女儿对大自然太陌生了。”于是上个月,她索性在北碚区农村包下一座山,想让女儿和小伙伴们在体验中认识自然,描绘自然。(4月24日《重庆晚报》) 为了女儿写作文,就包下20多亩地,投入是否太大?对于这些问题,不同的人或许会有不同的看法。但我觉得,既然“孟母三迁”千百年来一直受到民间的褒扬与肯定,那么对于“甜妈包山”,舆论不妨也以包容之心看待。事实上,相比纠结于“包山识桃花”是甜是疯,我们更应该关注,或者说反思的是,今天的孩子为什么连“桃花长啥样,香味是什么样的,什么季节开”都不知道? 经历过“上山下乡”岁月的人们,对于当年那些论及教育革命的言论,想必仍记忆犹新:学校教育摧残人才、摧残青年。二十几年紧张的学校生活搞坏了学生的身体,而学生却学不到什么实际有用的东西,不辨稻、粱、菽、麦、黍、稷,“看不见工人怎么做工,看不见农民怎么种田,看不见商品是怎样交换的”,“真是害死人”。虽然说,由此导致的“反智政策”其后果是灾难性的,但这些对于现行学校教育弊端的论述本身,却并非没有一点道理。 而且,相比于父辈,今天的80后、90后甚至00后,其对于自然、对于农业、对于传统节气的陌生程度无疑更甚。一方面,这跟城市化带来的生活环境变迁有着直接关系;另一方面,过度书本化的课堂教育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事实上,早就有人指出,今天的中国教育,一不面向生活、二不面向自然。作为受教育者的孩子们,不仅平日里整天埋头于题山书海中,就连一年一次的春游踏青,这些年也往往被学校、教育部门以“安全”为理无端褫夺。其后果,不仅令学生们“五谷不分”,甚至连正常的人际交往能力也大为退化。看看我们周边,为什么今天会有那么多宅男剩女,二十几年的学校教育恐怕难辞其咎吧。 或许是出于对“流水线式教育”的反感,时下,各地相继冒出了一批“逃离课堂”的学生。据《南方周末》报道,目前活跃在中国大陆的在家上学群体规模约为1.8万人。尽管人数上仍属“小众”,但考虑到这些家庭大多属于中产以上,父母都接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甚至不乏郑渊洁等名人,应该说,其对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冲击力是可想而知的。 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大背景下,是时候直面“五谷不分”的现状、回应“天性教育”的呼唤了。毕竟,诚如英国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所言,教育的目的是“为完满生活做准备”。当孩子们连“桃花长啥样,香味是什么样的,什么季节开”都不知道,其未来的生活会完满吗? |
相关阅读:
- [ 04-25]家庭投资教育不必“高调”
- [ 04-24]“幼儿园大班免费”是教育福利样本
- [ 04-23]警惕教育实践活动“剑走偏锋”
- [ 04-21]“励志”演讲可以有,功利教育必须消
- [ 04-21]均衡教育资源告别“离婚入名校”
- [ 04-21]学前教育勿将孩子毁在起跑线
- [ 04-18]九成学校拒春游凸显教育困境
- [ 04-18]“成绩不好不许中考”折射教育不公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jjjtsb.com 篮球比分直播: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